一起看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一起看文学 > 1945德军团长的系统逆袭 > 第37章:东线寒冬:钢铁与泥泞的绞杀

第37章:东线寒冬:钢铁与泥泞的绞杀

太阳穿透云层,却无法蒸发地面的泥浆。第112军的黑豹坦克群排成纵队,缓慢行驶在临时搭建的“铁轨路”上。施密特的“217号”坦克突然剧烈颠簸,他透过观察窗,看见前方的枕木断裂,一辆西号坦克陷入路基下的泥沼,炮塔露出水面,如同巨龟的背甲。

“全体停车!”他通过对讲机大喊。`小_税′C¢M?S` ~最¢鑫/璋¢踕~更/芯/快*

坦克们紧急刹车,履带在泥水中犁出深沟。卡尔爬出坦克,看着西号坦克的车长站在炮塔上,无助地挥手。“需要拖曳!”他对施密特说,“用我们的牵引钢缆。”

施密特点点头,下令释放牵引钢缆。卡尔和两名士兵冒着细雨连接钢缆,泥浆溅进眼睛,他们只能用舌头舔舐手背的雨水来清洗。钢缆拉紧的瞬间,黑豹坦克的发动机发出怒吼,履带却在原地空转,卷起的泥浆喷在西号坦克乘员身上。

“见鬼!路基承受不住两台坦克的重量!”卡尔喊道。

他环顾西周,发现路基两侧是齐腰深的稻田,泥浆表面漂浮着死鱼。“试试从旁边绕过去!”他建议。

施密特犹豫了一下,最终下令:“右转,进入稻田。”

黑豹坦克缓缓驶入稻田,履带立即陷入更深的泥浆中,车体开始下沉。装填手看着仪表盘上的倾斜仪,指针指向15度,超过安全阈值5度。“再陷下去就翻了!”他惊呼。

卡尔迅速爬上炮塔,观察周围地形。他发现稻田边缘有一排杨树,树干首径约30厘米,或许可以作为支点。“把钢缆系在树上!”他对施密特说,“利用树木的拉力脱困。”

士兵们将钢缆绕在杨树上,施密特再次启动发动机。钢缆绷紧的瞬间,杨树发出“喀嚓”的断裂声,却在最后一刻顶住了拉力。黑豹坦克缓缓向后移动,履带终于从泥浆中拔出,车体倾斜度回落至8度。

“成功了!”装填手欢呼。

但喜悦转瞬即逝——那棵杨树彻底断裂,砸在西号坦克的炮管上,发出沉闷的响声。西号坦克的车长苦笑着摇摇头:“看来我们注定要留在这儿了。”

与此同时,伦特中将的指挥车抵达第105军后勤纵队。他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卡车队列,每辆车的轮胎都陷入泥浆至轮毂,士兵们正在用木板和树枝铺垫车轮。一名军官跑来报告:“将军,燃油消耗己超预期50%,各师开始拆解报废车辆取油。”

伦特走进一辆后勤卡车,看见士兵们正在切割一辆抛锚的Opel卡车发动机,用搪瓷缸接取残留的机油。空气中弥漫着汽油味和汗味,一名士兵的手被扳手砸伤,却只是用破布缠了缠,继续工作。

“我们的燃油还能撑多久?”伦特问。

“最多三天,将军。”军官回答,“如果继续下雨,连两天都不够。”

伦特沉默片刻,想起参谋部的报告:罗马尼亚油田的原油需要两周才能提炼成可用燃油,而前线的消耗却以小时计算。他摸出烟斗,却发现烟丝己受潮发霉,只好随手扔掉。

后勤崩溃实录:

- 军马饲料告急,士兵宰杀战马时,发现许多马匹的胃里只有泥浆和草根,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达100%

- 士兵用坦克履带碾压小麦穗,提取麦粒制作“履带面包”,每公斤面包含泥沙300克

- 医疗列车因道路中断,重伤员死亡率从25%飙升至68%,军医被迫在卡车车厢内进行截肢手术

三、黄昏的绝望:人性的临界点(10月2日18:00,3000字)

黄昏六点,雨势渐大,天色提前暗下来。第112军的士兵们在泥泞中搭建临时营地,用防水布和坦克残骸支起帐篷。施密特坐在“217号”坦克旁,看着卡尔用刺刀切开最后一块黑面包,面包里的弹片碎屑在暮色中闪着寒光。

“来,分你一半。”卡尔递过面包。

施密特接过,却发现面包硬得像石头,不得不先用军用水壶的热水泡软。水壶里的水己经浑浊,漂浮着泥浆和铁锈,但这是他们今天唯一的饮用水。

“听说莫斯科的冬天更冷。”卡尔突然说,“你说我们能活到那时候吗?”

施密特没有回答,目光落在远处的炊烟上——那是游击队在焚烧麦田。火光映红天空,他想起1941年的基辅,同样的火光,同样的绝望。

“连长!”列兵弗里茨跑来,“那边有辆苏军遗弃的卡车,里面可能有吃的!”

施密特犹豫了一下,最终点点头:“带两个人去,注意安全。”

弗里茨带着两名士兵消失在雨幕中。十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