踱步,神情凝重。经过前几日的战斗与休整,他深刻意识到,在情报与通讯方面的不足,严重制约着部队的行动。“参谋部,我们对苏军的战略动向掌握得太少,必须尽快加强情报网络建设,确保在未来的战斗中能够知己知彼!”
参谋长迅速调出相关资料,在全息沙盘上展示当前的情报布局:“团长,目前我们的情报来源主要依靠边境巡逻队和少量的线人,覆盖范围有限,且信息传递效率不高。建议消耗6万积分,在边境地区增设30个秘密情报站,招募当地居民作为线人,扩大情报收集的范围;同时,用4万积分升级通讯系统,采用最新的量子加密技术,实现加密信号在山地等复杂地形的无障碍传输。”
汉斯略作思考,果断下达命令:“立即执行!情报就是战斗力,一刻也不能耽误!”随着积分的消耗,一场悄无声息的情报网络建设行动在边境地区展开。德军士兵们伪装成商人、猎户、流浪艺人等各种身份,分散进入边境的小镇和村庄。他们租赁房屋,将地下室精心改造成监听室,安装上通过系统兑换的高灵敏度电台。这些电台能够捕捉到极微弱的信号,并进行清晰的解码。
在一个名为莫拉瓦的边境小镇,德军伪装成酒商的特工租下了当地最大的酒馆。酒馆老板娘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,丈夫在战争中丧生,独自经营着酒馆。特工们通过与她接触,了解到她对苏军的横征暴敛十分不满,于是趁机劝说她成为线人。起初,老板娘还有些犹豫,但在特工们承诺给予保护和经济补偿后,她终于同意合作。仅仅三天,她就利用酒馆人多眼杂的优势,获取到了苏军某部即将换防的重要情报。这份情报迅速通过加密渠道传递到德军指挥部,为汉斯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在通讯中心,技术兵们正紧张地忙碌着。他们将老旧的发报机逐一拆卸,更换为新型的量子加密通讯设备。这些设备采用了最先进的加密算法,能够在瞬间生成独一无二的加密密钥,确保每一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都万无一失。技术兵们还在防区的各个制高点,安装了信号中继塔,以增强信号的覆盖范围和传输稳定性。
在装备研发领域,科研小组对缴获的苏军装甲材料的分析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数据比对,他们不仅成功仿制出了部分合金配方,还对其进行了优化改进。新的合金材料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,重量更轻,更适合大规模生产和应用。这一成果让德军的坦克制造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,系统为此奖励积分4000,并提示可进一步探索将该材料应用于其他装备的可能性。
边境巡逻队在执行任务时,也有了意外收获。在捷克山区的一次巡逻中,他们遭遇了一小股苏军侦察兵。巡逻队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提前布置的陷阱,成功将敌军全歼,并缴获了一台新型便携式雷达。这台雷达体积小巧,却具备强大的探测能力,能够在复杂地形中准确发现敌军的动向。汉斯得知后,兴奋不己,立即下令将雷达送往后方实验室,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和仿制。系统提示:【缴获先进侦察设备,获得积分3000】 。
当日24点,夜幕深沉,新设立的情报站在黑暗中静默无声,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眼睛,时刻监视着敌军的一举一动;通讯电波在群山之间穿梭,将一条条关键信息快速传递。系统显示:【当前积分: 52.670521万 ,麾下兵力:56000人,控制区域:275平方公里】 。参谋部统计:自然增长8.64万积分 + 区域加成275积分,总消耗10万积分,净增 - 1.0844万积分。德军的情报与通讯网络正在逐步完善,这张无形的大网,将成为他们在未来战斗中的重要利器。
第西节 阡陌拓疆(4月29日 0:00 - 24:00)
4月29日,春日的阳光虽然温暖,但在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处,依然寒风凛冽,白雪皑皑。汉斯站在地图前,目光坚定地看着山脉深处那些尚未被德军控制的区域。“参谋部,苏军暂时退却,正是我们扩张地盘的好时机。阿尔卑斯山脉地形复杂,敌军防御薄弱,我们要在那里建立新的战略支点!”
参谋长迅速制定计划:“建议组织15支远征小队,每支小队配备雪地摩托、高山帐篷、便携式电台以及必要的武器弹药,预计共需消耗7.5万积分。另外,为确保后勤补给,可在远征路线上预先设置物资缓存点,储存食物、燃料和医疗用品。”
汉斯批准了计划:“立即行动!告诉小队指挥官,谨慎行事,安全第一,但也要抓住一切机会扩大我们的控制范围!”很快,15支装备精良的远征小队集结完毕。队员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