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参谋部,计算在此部署反坦克阵地的方案,同时汇报外部战局变化。”汉斯用军刀在雪地上划出简易地形图。
参谋长立刻调出数据:“建议兑换6门Pak36反坦克炮(300积分),搭配300发穿甲弹(150积分),同时组建6个反坦克小组(每个小组30积分,共180积分),总消耗630积分。此阵地可覆盖峡谷内外5公里范围。另外,最新监听显示,美军第3装甲师主力己抵达易北河,与苏军的先头部队形成对峙;苏军正在柏林郊区部署喀秋莎火箭炮,准备对德军防线进行饱和式打击。”
汉斯点头下令:“立即执行,务必在天黑前完成阵地建设。”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,工兵连利用炸药在山壁上炸出炮位,步兵们则肩扛手推,将沉重的Pak36反坦克炮搬运到位。为了防止被敌军空中侦察发现,他们用树枝和伪装网将火炮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,远远看去就像一堆普通的灌木丛。
后勤部队也在紧张作业。他们利用系统兑换的帆布和木材,在林间搭建起20座伪装仓库。这些仓库外表被精心装饰成普通的树木堆,入口处设置了多重机关,只有熟悉暗语的士兵才能进入。侦察兵们则不断向周边渗透,他们最远抵达距离营地40公里的小镇边缘。在冒着极大风险潜伏了三个小时后,他们成功拍下苏军岗哨部署的照片,系统提示:【获取重要情报,获得积分1200】 。
午后,监听站传来一阵急促的铃声。“团长!重大发现!”技术兵的声音带着颤抖,“美军撤离时,在距离我们15公里的铁路隧道内储存了一批弹药和燃油!坐标己锁定!”汉斯当机立断,从各营抽调100名精锐老兵,组成突击队。他们携带缴获的苏军PPSh - 41冲锋枪和自制爆破装置,乘坐改装的雪地摩托出发。
傍晚时分,突击队抵达铁路隧道。他们利用夜色掩护,解决了外围的两名哨兵,随后悄无声息地潜入隧道。当手电筒的光束照亮洞内场景时,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: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一箱箱子弹,角落的油桶堆成小山——3吨燃油和5万发步枪子弹!突击队迅速将物资装车,在撤离前,还在隧道内设置了延时爆炸装置。当他们离开半小时后,一声巨响传来,隧道入口被彻底炸毁,既掩盖了行动痕迹,又防止敌军重新利用此处。系统提示:【获取战略物资,获得积分3500】 。
当日24点,系统面板显示:【当前积分: 85.864021万 ,麾下兵力:10000人,控制区域:13平方公里】 。参谋部总结:自然增长8.64万积分 + 区域加成13积分,总消耗2.183万积分,净增8.4697万积分。而此刻的柏林,炮火正愈演愈烈,苏军的攻势如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,德军在首都的防线摇摇欲坠。
第三节 幽境拓张(3月22日 0:00 - 24:00)
3月22日清晨,汉斯站在指挥部的地图前,手指划过西北方向一片标注着“森林沼泽”的区域:“这片区域地形复杂,遍布泥潭和密林,敌军巡逻较少,适合继续扩张。参谋部,制定详细方案,同时密切关注柏林战局。”
参谋长快速分析:“占领4平方公里沼泽森林需部署1个步兵团(9万积分),考虑到地形特殊性,建议兑换500双防水胶靴(250积分)、100架折叠木桥(500积分),总消耗9.075万积分。扩张后每日区域加成提升至17积分。另外,最新监听显示,苏军己对柏林发起总攻,希特勒青年团师在国会大厦外围进行殊死抵抗;美军则放缓了易北河推进速度,似乎在等待进一步指令。”
随着积分扣除,1个步兵团的士兵在山谷中凭空出现。他们来不及适应环境,便在军官的带领下向着西北进发。沼泽地带远比想象中艰难,泥浆常常没过膝盖,士兵们穿着防水胶靴,相互搀扶着前进。遇到较宽的水洼,便架起折叠木桥快速通过。为了避免发出声响,队伍中严禁交谈,只有偶尔的喘息声和脚步声。
与此同时,情报监听站的技术兵们正全神贯注地追踪着每一个频段。“发现异常信号!”一名技术兵突然喊道,“是苏军的加密通讯,正在讨论山区清剿计划的重启时间!”经过两个小时的紧急破译,结果显示:苏军计划在柏林战役结束后,抽调部队对周边山区进行新一轮大规模搜索。
汉斯得知消息后,立刻调整部署。他下令在新占领区域的边缘,利用沼泽地形设置天然障碍:砍伐大量树木推入泥潭,形成难以通行的鹿砦;在关键路口埋设S雷,并布置假雷区迷惑敌人。同时,他还从积分中拿出2000,兑换了一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