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起看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一起看文学 > 铁血商城:穿越1937 > 第三十五章:曙光破晓时

第三十五章:曙光破晓时

何也想不到,在即将攻破防线、摘取胜利果实的关键时刻,不仅会遭遇国军精锐部队的正面强力反击,后方补给线更是被八路军神出鬼没地切断。?y.k*r_s?o~f-t¢..c~o!m+指挥官恼羞成怒,挥舞着军刀在地图上划出一道道愤怒的弧线,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改变他们溃败的悲惨局势。在猛烈的攻击下,日军的防线如同被汹涌洪水冲垮的堤坝,瞬间土崩瓦解。士兵们丢盔弃甲,抱头鼠窜,争相向枣庄方向疯狂逃窜。一辆满载伤兵的九七式卡车在撤退途中慌不择路,误入八路军埋设的连环雷区。随着一连串震耳欲聋的爆炸声,车身被剧烈的爆炸掀上半空,随后如断了线的风筝般重重砸向地面,摔得粉碎,车上的日军伤兵非死即伤,发出凄惨的哀号。

这场惊心动魄的反击战整整持续了三个小时。当夕阳西下,余晖将天际染成如血般的红色时,战场上终于渐渐恢复了平静。日军遗留下3000余具尸体,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,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;50多辆损毁的坦克装甲车七零八落,有的被炸得扭曲变形,有的燃起熊熊大火,还在不断冒着黑烟;堆积如山的武器弹药散落一地,成了中国军队的战利品。而中国军队的青天白日旗与自制军旗,在硝烟尚未散尽的战场上高高飘扬,猎猎作响,彰显着胜利的荣耀。

与此同时,一个振奋人心、令人欢呼雀跃的消息传来:在国军装甲部队的全力护送下,商贸队与第五战区的补给线成功对接。数十辆道奇军用卡车组成了浩浩荡荡的车队,满载着弹药、药品与粮食,沿着刚刚打通的公路缓缓驶来。卡车引擎的轰鸣声,仿佛是胜利的乐章,奏响了希望的旋律。兵工厂的烟囱重新冒出滚滚浓烟,技术工人将运来的钢铁原料投入炽热的熔炉,车床的轰鸣声再次响彻徐州城,宣告着生产的复苏。更令人惊喜的是,八路军派出的联络官带来了敌后作战的详细情报,还诚挚地承诺将继续紧密配合正面战场,全力以赴牵制日军兵力,携手共同抗击侵略者。

杜承渊站在硝烟弥漫、满目疮痍的战场上,看着士兵们互相搀扶、喜极而泣,眼眶不禁湿润发热。他打开系统界面,虽然余额依然为负,但每日收益开始稳步回升。更重要的是,系统提示弹出:“因成功守住防线并协同友军作战,获得奖励积分200,000!”这一提示,如同一束光,照亮了他心中的希望。

随着胜利的尘埃缓缓落定,徐州西北防线迎来了来之不易、短暂而珍贵的休养生息时刻。

在九里山,工兵们在国军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与全力协助下,争分夺秒地用钢筋水泥加固原有战壕。他们夜以继日地劳作,汗水湿透了衣衫,却没有一个人喊累。新挖掘的交通壕如同密密麻麻的蛛网般向西周延伸,巧妙地连接着各个火力点。战壕内壁贴心地铺设了木板,不仅有效防止了坍塌,还为士兵们提供了相对舒适的掩体。士兵们利用缴获的日军铁丝网,在阵地前沿精心布置了三重障碍,如铜墙铁壁般阻挡着敌人的进攻。同时,他们还在障碍间埋设了大量地雷,组成了密不透风的防御体系,让敌人望而却步。

柳新镇的废墟上,一场热火朝天的重建工作悄然拉开帷幕。百姓们在军队的热心帮助下,齐心协力清理瓦砾。他们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沉重的石块,用粗糙的双手搬运着杂物,尽管汗水模糊了双眼,手掌磨出了血泡,却没有丝毫退缩。从后方运来的建筑材料堆积如山,工匠们日夜赶工,争分夺秒修复受损的房屋。他们熟练地砌砖、搭梁、铺瓦,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家园的热爱与重建的决心。镇中心的空地上,搭建起了简易的集市。商贸队运来的物资在这里有序分发,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,讨价还价声、欢笑声此起彼伏,烟火气逐渐驱散了战争的阴霾,让这座饱经战火的小镇重新焕发出了生机。学校的废墟上,教师们带着孩子们用砖块和木板搭建起临时教室。虽然教室简陋,但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却格外响亮,那声音如同一股清泉,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,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与未来。

微山湖畔,渔民们与士兵一起不辞辛劳地修补船只。他们仔细地检查着船身的每一处破损,用木板、桐油和麻丝精心修补。加固堤坝的工作也在紧张进行着,大家齐心协力,搬运石块,夯实泥土,确保堤坝能够抵御洪水的冲击。新组建的水上巡逻队开始在湖面巡逻,他们目光敏锐,警惕地注视着西周,保障着航运的安全。湖边还设立了临时码头,方便物资的运输和装卸。一艘艘满载物资的船只在这里停靠,卸下希望,又载着使命启航。医疗人员在湖边搭建了简易病房,利用湖水的清凉为伤员降温。他们还对湖水进行净化处理,确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