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起看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一起看文学 > 铁血商城:穿越1937 > 第二十一章:暗潮涌动的侧翼防线

第二十一章:暗潮涌动的侧翼防线

力压制;顶层设有防空火力点,以防日军飞机的轰炸。¢二′叭/墈_书`网~ `已.发`布?罪¨歆-璋/结′为了防止日军夜间偷袭,运河水面每隔百米设置了浮标式探照灯,河道中央的钢铁闸门每日黄昏准时落下,宛如一道坚固的屏障,阻挡着日军的进犯。

1月12日深夜,河口镇的声呐监测系统突然发出警报——有不明船只正在水下接近。杜承渊立即启动应急预案:所有探照灯同时亮起,将河面照得如同白昼;水下听音器精准定位到日军蛙人部队的方位。早己埋伏在河岸的士兵投掷出大量手榴弹,水面炸开朵朵浪花,日军蛙人或被炸死,或仓皇撤退。

与此同时,杜承渊通过加密电台向第五战区报告:“河口镇挫败日军水下渗透,判断其意在破坏运河闸门,建议加强上游水域警戒。”很快,他收到回电:“滕县战事吃紧,望死守西北防线,牵制日军侧击行动。”杜承渊深知,自己的防线己经成为牵制日军的重要力量,必须坚守到底。

为了进一步加强河口镇的防御,杜承渊组织士兵在河岸两侧挖掘了战壕,设置了铁丝网和鹿砦。他还从系统兑换了一批先进的水下探测设备,安装在运河沿线,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日军的水下行动。此外,他对士兵们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,提高他们应对日军蛙人部队和水上袭击的能力。

柳新镇:交通枢纽的情报攻防

柳新镇作为铁路、公路与运河的交汇点,是徐州西北防线的重要交通枢纽,也是情报战的焦点。杜承渊在此设立了无线电监听站,配备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先进的监听设备,截获并破译了多份日军密电。

1月15日,技术人员破译出关键情报:日军计划派遣特工队炸毁柳新镇火车站,瘫痪徐州西北的运输线。杜承渊得知后,迅速部署反制行动:在火车站周边布下天罗地网,设置了三道关卡,所有进出人员必须通过严格的身份核查;从系统兑换了金属探测仪,对可疑包裹进行检查。

果然,次日便抓获了3名携带定时炸弹的日军特工。在审讯中得知,日军还计划切断柳新镇与周边防区的电话线,实施孤立战术。杜承渊立即启动备用通信方案:除了无线电,启用信鸽传递紧急情报;组织百姓沿着防线挖掘地下电缆沟,铺设备用电话线。他对通信排排长说:“通信是防线的神经,绝不能让鬼子掐断!一定要确保通信畅通,这关系到整个防线的安危!”

为了加强柳新镇的防御力量,杜承渊在火车站周围增设了碉堡和暗堡,部署了一个加强连的兵力。他还组织了当地的民兵队伍,协助正规军进行巡逻和警戒。同时,他加强了对柳新镇周边地区的情报收集工作,派遣侦察兵深入日军占领区,获取日军的最新动向和作战计划。

后方的隐秘支援

在前线紧张布防的同时,后方同样暗流涌动,各项支援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。

武月如在郑集镇的医护培训班紧急扩招,培训内容新增了战地急救与情报传递的双重技能。她对学员们说:“战场上的每一个消息都可能改变战局,你们不仅要救人,还要学会在混乱中传递关键情报。我们虽然不在前线冲锋陷阵,但我们的工作同样重要,每挽救一条生命,每传递一份重要情报,都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巨大贡献!”

医护培训班的教室原本就略显拥挤,扩招后更是人满为患。但学员们并没有抱怨,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,进行体能训练和急救技能练习。晚上,他们还要学习情报传递的技巧和密码破译的基础知识。武月如亲自授课,她结合自己的经验,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急救方法和情报传递的要点,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,不时提出问题和疑惑,武月如都一一耐心解答。

兵工厂内,陆明远带领团队日夜攻关。为了增强通信保密性,他们参照系统提供的技术,改良了无线电发报机的加密装置;为了应对可能的电力中断,研发出人力驱动的手摇发报机。“这些设备也许能在关键时刻保住我们的命。”陆明远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说道。

兵工厂的车间里,机器轰鸣,火花西溅。技术人员们围在工作台前,仔细研究着系统提供的技术资料,反复试验各种改进方案。为了尽快完成任务,他们常常废寝忘食,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。陆明远作为团队的核心,不仅要负责技术指导,还要协调各项工作的进度。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,但依然精神抖擞,带领着团队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。

战局与筹谋

1月20日,杜承渊在指挥部汇总情报。系统界面显示:

当前时间:1938年1月20日23:59:00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