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起看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一起看文学 > 双穿亮剑:小七八千玩得欢 > 第24章 用兵不复?呵呵!

第24章 用兵不复?呵呵!

在晋西北八路军根据地,目之所及尽是茫茫大山。0*0!晓-税`旺¢ `追+嶵\辛_彰~踕¨

这里高山层峦叠嶂,山沟纵横交错,山道蜿蜒曲折。

这数不清的山道,沿途有着众多关键节点,有些险要之处,用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来形容,实在恰如其分。

虽说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是种夸张表述,但那些少量部队就能发挥极大作用的地方,无疑都是关键节点。

然而,这些节点的军事价值并非一概而论,有的举足轻重,有的却不值一提,甚至毫无军事价值。

这就好比脱离鬼子的行军规模去预测他们的行军路线一样荒谬,抛开关键节点的分布疏密来探讨某个节点的军事价值,完全没有意义。

想象一下,若在方圆百里的广阔地域内,仅有一个关键节点,那这个节点的军事价值必然极高。

就拿赵家峪、杀狼口、刘家沟来说,它们连成一线,宛如在上百公里长的“城墙”上,镶嵌着三座至关重要的“城门” ,这样的战略要地,自然成为敌我双方的必争之地。

反之,要是在不大的区域里,密密麻麻分布着十几个,甚至几十上百个关键节点,那这些节点几乎就丧失了军事价值,这样的地形,通常被形象地称为“筛子”,几乎没有占领和抢夺的必要。

在杀狼口、赵家峪、刘家沟一线的东面,分别有着小小的“盆地”,不过是极为袖珍的小盆地。

杀狼口和刘家沟东面的“盆地”狭小局促,鬼子若要在此进攻,最多也只能部署一个大队的兵力。

但赵家峪东面的“盆地”却相对宽阔不少,展开一个联队的兵力都绰绰有余。

为了方便指挥调度,小七将这个“盆地”命名为“赵家坳”。

赵家坳南北长约10公里,东西宽约3公里。

其西面仅有一个关键节点,也就是赵家峪的峪口,而东南北三个方向,皆是如同筛子般的地形。

从赵家坳向东,穿过山口,便能抵达一个较大的“盆地”。

这个盆地,不需要小七命名,当地百姓叫它——大陈家坳。

在大陈家坳的中心位置,坐落着一个大型村庄,名为大陈村;在坳的南部靠近边缘之处,还有一个小村庄,叫做小王庄。

一旦独立团作战坚决,且能坚守足够长的时间,大陈村以及大陈家坳大概率会成为鬼子的后勤基地、总指挥部、物资中转枢纽、大炮阵地以及战地医院的设立之处。

而这一切,恰恰都在小七的精心算计之中,这里就是小七为鬼子精心准备的一份“大礼”,只等鬼子自投罗网,踏入这个注定让他们有来无回的“陷阱”。

……

就在旅长离开独立团的当天夜里,小鬼子的前出侦查部队,与段鹏所率的侦查连狭路相逢,一场无声的较量瞬间拉开帷幕,双方迅速进入“短兵相接”的紧张对峙状态。

不多时,侦察兵快马加鞭传回来紧急消息,据情报显示,大约一个大队兵力的日军,预计明天中午便能抵达大陈村。

经过仔细甄别,这支日军番号应该是日军第36师团第一旅团第一联队的第一大队,他们长期接受严苛的军事训练,配备精良武器,在以往作战中表现出强悍的战斗力,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。

得知消息后,李云龙与小七迅速碰头,展开了简短却高效的商议。

一番思索后,李云龙和小七果断下达作战指令:

命王喜奎带领神枪队的100名精锐战士,趁着夜色的掩护连夜出发。

他们的任务是在日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伏,利用复杂地形,务必迟滞小鬼子半天的时间,

让小鬼子的这个大队,在明天黄昏时分才抵达大陈村。

段鹏则继续带领侦查连与小鬼子巧妙周旋,始终保持若即若离的接触状态,同时想尽一切办法,利用山林、沟壑等自然条件,尽可能的遮蔽战场,不让日军察觉到我方的大规模作战部署。

魏大勇带领150人的短枪手,以及王根生带领60人的投弹兵,趁着夜色,悄无声息地秘密潜伏在大陈村下面错综复杂的地道里面,只等地雷爆炸的轰鸣声响起,就立即杀出!

张大彪带领一营一连、二连、三连,趁着夜色掩护,悄悄潜伏在小王庄。等待明天夜里,通过小王庄提前挖掘好的逃生地道,秘密运动到大陈村的侧后。′咸,鱼+墈·书+ \毋^错.内!容?

而李云龙和小七则带领一营剩下的七个连,以及近卫连、炮兵连第三到第八排,秘密运动到大陈村的正面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