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起看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一起看文学 > 双穿亮剑:小七八千玩得欢 > 第17章 二十二个字的称谓,你见过吗?

第17章 二十二个字的称谓,你见过吗?

这一次出兵,八路军的目的并非为了抢占地盘,而是要给嚣张的鬼子以最大程度的杀伤,让他们为自己的侵略行径付出惨痛的代价!

在八路军的出兵序列中,所属的主力团和一部分基干团被列入其中。

独立团作为一支战力突出、声名远扬的队伍,有幸进入了这个光荣的序列。

李云龙和赵刚得知这个消息后,兴奋得合不拢嘴,心里满是对即将到来战斗的期待和憧憬。

然而,咱的小七却在团部里面满地打滚,哭得稀里哗啦。

这是为啥呢?

原来,最上级居然单独下了一道命令,让小七留守!

为了防止小七在他们离开后胡闹,李云龙绞尽脑汁,想出了一个特殊的办法。

他从警卫连和侦查连精心抽调了五个班的兵力,组成了一个在八路军军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特殊单位——“近卫排”。

排长由赵铁柱担任,而排“政委”则是老王头。

老王头多次负伤,年龄也大了,己经无法再进行远距离行军,但他在团里德高望重,深受大家的敬重。

在排一级设立政委,这种事估计也就李云龙这个不走寻常路的奇葩能干得出来。

李云龙心里明白,自己和赵刚这一走,整个独立团里,能压制住小七那调皮捣蛋性子的,也就只有老王头了。有老王头在旁边看着,就算小七再怎么闹腾,也不至于太出格。¢看-书+君? ?已*发-布^罪!新\章,劫,

很快,独立团出战的日子到了。

各营连的留守人员按照命令,放弃了原驻地,全部到赵家峪集结。

可等大家都集结完了一看,人数少得可怜,拢共也就100号人。

除了50号近卫排的战斗人员,剩下的都是后勤人员和文员。

面对着这寥寥无几的“小猫两三只”,小七顿时没了闹腾的兴致。

往日里那活泼调皮的劲儿消失得无影无踪,天天无精打采地到处溜达,就连老王头做的她最爱吃的羊肉面,现在也觉得不香了,心里满是失落和无奈 。

老王头和赵铁柱看着无精打采的小七,心疼得不行,变着法地安慰她。

一天,赵铁柱灵机一动,试探着问:“……总教官,要不,您再继续办那个啥……培训班?”

“办啥啊,就那么几个人,没意思。”小七耷拉着脑袋,有气无力地回应。

“人少啊?”赵铁柱挠了挠脑袋,突然眼前一亮,“要不,咱找几个县大队,区小队?”

“哎?哎?”小七眼睛瞬间亮了起来,对啊,独立团主力是走了,可是辖区里面的民兵可不少。

于是,在独立团出兵后的第五天,年仅十岁的小七,以独立团留守最高指挥官的身份,下达了一道意义非凡的命令。

别看小七年纪尚小,可在独立团里,上上下下对他都是心服口服,威望极高。

这道命令就像一阵疾风,迅速传遍独立团辖区的每一个角落。

县大队、区小队、村民兵、儿童团、女兵连、老人团,各方力量纷纷行动起来,他们只有一个目标,

那就是向着赵家峪集结,参加团部组织的集训。

命令刚一下达,整个独立团辖区瞬间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热闹。

各村各镇的队伍,如同一条条奔腾的河流,向着赵家峪汇聚。

他们扛着自家的土枪,还有那锋利的红缨枪,有的村民还牵着自家的骡子、毛驴,驮着简单的行李和物资,浩浩荡荡地朝着赵家峪进发。

不到三天时间,赵家峪这个原本宁静的小村子,就被汹涌而来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。

经过一番统计,好家伙,竟然集结了足足两千多号人,而且还有源源不断的人正朝着这里赶来。

赵家峪不过是个巴掌大的小村子,这么多人一下子涌进来,根本容纳不下。原本就不大的操场,此刻被挤得满满当当,无奈之下,大家只好往村子外边拓展。

山坡上,人们七手八脚地用树枝和茅草搭建起简易的窝棚。这些窝棚错落有致地排列着,田边,窝棚一个紧挨着一个,小树林里更是别有一番热闹景象,大家巧妙地将树枝编织在一起,搭成了一个个隐蔽又带着几分温馨的小窝棚,偶尔还能听到从里面传出的欢声笑语。

一时间,整个赵家峪及周边地区人喊马嘶,热闹得如同沸腾的锅。

这么说吧,你要是从峪口往团部走,不被这拥挤的人群挤出一身汗,那是绝对不可能的。

儿童团的孩子们哪见过这般热闹的大场面,一个个兴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