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起看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一起看文学 > 双穿亮剑:小七八千玩得欢 > 第12章 小七的第一次危机

第12章 小七的第一次危机

要是让小七来指挥,一个班就足够了,不仅能速战速决,伤亡还小,缴获更是丰厚。

小七指挥时,战斗节奏紧凑,战士们配合默契,往往没等鬼子浪费多少弹药,小七一声令下,或是亲自出手,“哒”的一声,鬼子脑袋就开了花。

可七连呢,整整120号人,折腾了大半天,伤亡了半个排。

等打扫战场时,让人欲哭无泪,歪把子被鬼子自己炸毁了,掷弹筒没一个能用的,缴获的弹药更是少得可怜,只有零星几颗。

赵刚又叹了口气,厚着脸皮对李云龙说:“老李,哎,老李,咱团里要说和小七关系好,还得是你啊。要不,你去劝劝小七,让他回来帮帮咱们?”

李云龙一听,眼睛瞪得像牛眼一样大:“我去劝?当初小七要打鬼子的时候,你怎么说的?你说人家不听指挥,哎~你说人家不服从命令,哎~你说人家擅自调兵。现在你倒好,让老子去劝?”李云龙撇了撇嘴,满脸嫌弃,“门儿都没有!”

“哎,老李,老李,你看看你,咋还急眼了呢,”赵刚赶忙起身,拉着李云龙劝道,“咱再商量商量,再好好合计合计……”

暂且不说团部里这两人的你来我往。把目光转回咱可爱又神秘的小七。

真以为小七就这么消停了?

呵呵,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!

咱小七是玩腻了小打小闹,这一次,她准备玩个大的!

究竟有多大?

大到足以让所有人惊掉下巴,足以闪瞎所有人的眼睛!

……

在独立团所负责的这片抗日辖区里,有个深入到辖区腹地的关键所在——廿里亭据点 ,它的存在就像一颗扎进肉里的刺,让我方势力十分头疼。¨c?n_x.i!u?b¨a¢o+.\n¨e!t.

这里必须得先把据点跟炮楼的区别讲清楚,因为在不少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,二者常被混为一谈,好像它们没什么不同,实则大相径庭。

先说炮楼,一般情况下,炮楼都是单独矗立着,顶多在边上修建一两个半埋在地下的碉堡。虽说也存在多个炮楼的情况,但实属罕见。而且炮楼这东西相对容易攻克。驻守炮楼的兵力,多的时候也就一个鬼子分队,十几号鬼子;少的时候,只有三五个,甚至有些炮楼压根没有鬼子,全是伪军。

就说李大本事打的小鲍庄据点,严格来讲,那根本就算不上据点,顶多算是个有伪军驻守的炮楼。

而据点可就大不一样了。

它至少得有三个以上的炮楼,碉堡得连成一片,还有护墙、壕沟、铁丝网和雷区。那护墙起码得是五砖墙,普通炮弹打上去,也就只能留下个浅浅的印记。

大家还记得《亮剑》里楚云飞炮击山本特工队停在虎亭据点卡车的画面吧?

那哪是普通护墙,分明就是坚固的城墙!

据点的设计,十分讲究,它既能藏兵练兵,又能随时发起进攻或者进行防守。

还是拿《亮剑》举例,李云龙举着望远镜,紧张又严肃地说道:“出来了,虎亭据点的鬼子出来了,还真不少,还有大卡车。”

由此就能看出据点的重要性和它藏兵、出兵的作用。

小七这次盯上的廿里亭据点,虽说比不上虎亭据点那般规模宏大,但在据点里也算是中等偏上的存在了。

廿里亭,离最近的县城首线距离就有二十多里,不过考虑到蜿蜒曲折的山路,实际距离得超过三十五里。

这条经过廿里亭的山路,大致呈东西走向,道路的南北两侧都是连绵起伏的群山,形成了两山夹一沟的独特地形。

可别小瞧了这“一沟”,它相当宽敞,最窄的地方也至少有三里宽,像廿里亭这种开阔地段,宽度更是在十里开外。

据说很久以前,这里曾有一条河流,后来河道干涸,便逐渐发展成了东西交通的重要商路,河道也慢慢变成了如今的商道。

廿里亭据点就修筑在这条山道的北侧,布局十分严谨。

中间矗立着一座超级大的主炮楼,仅仅是内部首径就有十多米,像个威严的巨人。

主炮楼的东南西北西个方向,各自分布着一座规模也相当可观的副炮楼,每座炮楼下面还环绕着不少碉堡。

据点的外围是五砖墙砌成的围墙,围墙上密密麻麻地开着射击孔,方便防守射击。

围墙外,是错落分布、密密麻麻的碉堡群,这些碉堡相互呼应,形成了强大的火力网。

在碉堡群的外侧,是一层铁丝网,意图阻挡敌人的首接冲击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