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看到这一幕,李云龙和赵刚都不禁满头黑线,无奈地叹息:
“唉,这爱嘚瑟的性子,看来是改不了喽。”
第二,李八千凭借现代知识,详细研究了打猎、捕鱼的技巧,还钻研出36种野菜的72种做法。
现在,只要炊事班以及被临时抽调帮忙的战士们上山,必然收获满满,野兔、山鸡等猎物装了一箩筐;
只要下河,必定鱼虾满篓,活蹦乱跳的鱼虾堆满了水桶。
哪怕是漫山遍野不起眼的野菜,到了炊事班的锅里,也能摇身一变,做出山珍海味般的鲜美味道。
以往,独立团的士兵们常常只能勉强吃个水饱,如今,个个都吃得肚子圆滚滚,饭后还得慢悠悠地散步消食,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。
第三,小七,也就是李八千,对那备受争议的歪把子机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歪把子这款机枪,确实存在诸多明显的缺陷:
前脚架过高,开枪时要把半个身子探出去,简首就是活靶子;
重心偏移,射击时稳定性欠佳;
供弹方式十分奇葩,压子弹时还得刷油,操作繁琐;
而且整挺机枪极为娇贵,环境温度稍冷或稍热都可能影响性能,稍微有点尘土就会立马罢工。
尽管如此,它好歹具备连射和压制敌人的功能,在战场上还是有一定的作用。
很多人都说歪把子比不上捷克式轻机枪,这种说法确实有道理。
然而,无论是网络小说还是影视剧,都忽略了两个关键问题。
首先是枪械本身的状况。
说歪把子不如捷克式,往往是拿崭新的歪把子和崭新的捷克式作比较。
但在实际的抗战环境中,能缴获崭新的歪把子就己经十分难得,而崭新的捷克式呢?整个晋西北都找不出一挺,就连五成新的都极为罕见。好枪大多被小鬼子送到东北去了,留给晋西北伪军的尽是些破铜烂铁。
至于向蒋光头和阎老西索要,在整个抗战期间,除了阎老西给过一点子弹,几乎什么都没得到。
而且,市面上的捷克式真品虽有,但仿造的更多,仿造品的质量实在堪忧。
再加上伪军对枪械毫不爱惜,根本谈不上好好保养,能擦一下灰尘就算是不错的了。就说上次一营打的那一仗,缴获了三挺捷克式,可枪身锈迹斑斑,枪栓得用脚踹才能拉动,弹匣甚至得撒泡尿润滑一下才能勉强使用,即便如此,打不了几发就频繁卡壳。
其次是子弹问题。
小鬼子的子弹储备充足,而伪军最多也就只有三五个弹匣的子弹,要是碰到手贱的,几分钟就把子弹打光了,根本没什么可缴获的。
歪把子使用的是6.5毫米减装弹,在特殊情况下,也能用6.5毫米步枪弹,不过射击速度要放慢,否则容易炸膛。
捷克式使用的是7.92毫米尖头弹,这种子弹数量稀少,部队只能使用兵工厂复装的圆头弹,但使用这种子弹后,有效射程大幅缩短。
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部队常常要把敌人放近了再打,而且是机枪、驳壳枪一起开火,因为距离远了根本打不着,实际上,在这种情况下,驳壳枪有时比捷克式还好用。
鉴于此,身处现代的李八千委托相熟的射击馆,不惜重金购买了十挺百分百复古的歪把子,随后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和大胆的魔改。
拆装保养自是不在话下,然后就是点射、连射、跑着射,固定靶、移动靶、乱飞靶等等。
虽然后坐力不大,但架不住打的子弹多啊,李八千这厚实的身板都有些吃不消,打完枪后吃饭连筷子都拿不稳,小七在亮剑世界里也跟着遭了殃,每天龇牙咧嘴,不停地捂着肩头揉来揉去。
唉!这就是两人特殊的“亮剑穿梭2.0版本”带来的弊端,小七受了伤,李八千得跟着疼;
李八千遭了罪,小七也得跟着承受。
在魔改过程中,各种操作更是异想天开。
针对歪把子的种种缺陷,李八千想出了不少看似简单却十分有效的解决办法。
前脚架太高?好办,先在地上挖两个坑,把前脚架放进去;
重心是偏的?那就找一双有力的大手,帮忙稳稳地扶着;
压子弹要刷油?首接找个桶,倒上油,把子弹一股脑扔进去;
怕冷怕热?目前的季节不冷不热,暂时不用操心;
怕灰尘?更好办,找个木匠做个小架子,再蒙上床单布,就成了一个简易的防尘罩。
这一系列操作,把小七忙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