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陈大山所预料的那样,靠着陈家村大捷这一仗打下来,独立团是响彻整个平阳,灵寿,正定地界,成为当地老百姓最向往最敬重的一支抗日队伍。
再加上独立团军饷给的高,抚恤金也从不拖欠等这些好名声叠加到一块。
招募新兵的工作进展的非常顺利,不到五天,就有两千六百多人应召入伍,独立团各营连排均达到了齐装满员状态。
而且前来应招的青壮年,还络绎不绝,以每天至少二百人的规模增加着。
为此,陈卫国和赵天明,吴明川等人商量后,决定再扩编组建一个预备营,凡是超编的新兵都暂时分配到这个预备营。
而在独立团大肆招兵买马,扩充部队的这段时间。
第8混成旅团的日军,以及两个团的伪军,也完成了集结。
但他们没有急着进攻独立团,而是在平阳和正定,灵寿三县分别驻扎下来。
原因很简单,秋收的时节到了。
各地都有大量的庄稼进入了收获季,日军和伪军需要帮助当地的汉奸土豪劣绅们抢收粮食。
这是因为当时日军虽然占领了华北各地,但真正帮他们维持占领区统治的,还是大量叛国投敌的土豪劣绅。
这些大小地主手里掌握了绝大部分土地,鬼子要想征粮,就必须保证他们的土地能够正常耕收。
然而,此时无论是国军在华北的敌后游击部队,还是已经渗透到敌后各处迅速发展壮大的八路军,自然都不会让日伪汉奸们顺利收粮。
因此双方围绕着秋粮的争夺战,也就不可避免的陆续爆发了。
粮食在战争年代,是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因此,为了确保秋粮的顺利征收,第8混成旅团对独立团的围剿也不得不暂时推迟,改为协助正定,灵寿,平阳等地驻军,抢收粮食。
独立团这边,得益于吴明川三人的加入,陈卫国也可以共享八路军那无孔不入的情报网了。
所以,日军推迟围剿独立团,要在各县组织抢粮行动的消息,也很快传了过来。
临时团部内,陈卫国,陈保国,吴明川,赵天明,楚倩雯,杨秀英等人,正齐聚一堂商讨对策。
吴明川率先开口道:“根据情报显示,鬼子和伪军本来调集了大约六千多人,想要围剿我们。
但眼下秋粮收获在即,敌人不得不推迟了进剿,改为协助各地大小汉奸地主们抢收粮食。
我认为对于眼下这种情况,我们独立团不能坐视不理,否则粮食全被鬼子汉奸收走,不光我们独立团以后征不到粮,老百姓也得饿肚子。”
赵天明道:“吴处长,你的意思是要出兵跟日伪军抢收粮食?”
“没错!”吴明川点头回答。
赵天明道:“可是,现在我们独立团几乎全是新兵,抢粮的话恐怕打不过鬼子啊!”
赵天明倒也不是怕死,而是独立团现在的三千多人,的确绝大部分都是新兵,有的甚至是昨天才入伍,根本不具备战斗力。
吴明川有条不紊的道:“抢粮行动光靠我们独立团,显然是远远不够的,但我们可以发动广大群众一块抢收。”
陈卫国和陈保国对视一眼,并未插话。
赵天明也是有些茫然道:“老百姓?那不更扯嘛,他们能打得过日伪军吗?”
吴明川却道:“参谋长,打仗拼刺刀,老百姓当然不是鬼子的对手,但抢收粮食,老百姓绝对比小鬼子在行。”
“你们想啊,光是这平阳县就得有至少十万亩耕地,鬼子和伪军如果想全部兼顾看管,那得多少兵力?”
陈卫国听的有些明白了道:“老吴你的意思是,利用鬼子兵力不足的弱点,发动广大区域内的百姓去抢收粮食?”
“没错。”吴明川敬佩的看了陈卫国一眼,继续道:“至于我们,可以将老兵抽调出来,分编组成若干个小分队,专门打击那些帮鬼子伪军抢收粮食的汉奸地主。
鬼子主力如果出动,我们就带着老百姓撤。
例如,我们在赵集镇一带组织百姓抢收粮食,鬼子主力闻讯而来,我们就撤退。
然后组织其他地方的百姓,趁机去抢收当地的粮食,这样鬼子和伪军就会疲于奔命,顾此失彼。”
“总而言之一句话,我们要充分发动群众力量,尽可能的把更多的粮食抢收过来。”
“嗯。”陈卫国赞许的看着吴明川,心想不愧是文武双全的老红军,这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