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是,林慧像被打了鸡血般又开始奋战了起来!
林慧先仔细看了看各个机器的使用说明,搞清楚用法。?k!e~k`a+n/s\h?u~.·c¢o`m?
原来这些机器用起来既不费油,也不耗电,使用的能量是一种合晶,这种合晶有点类似于太阳能电池,只要暴露在光线下就能充能,不管是什么光线都可以。
空间里一直是亮堂的,光线不断,这些器械不就是相当于永动机一般的存在了吗?
林慧心想,这样挺好,不用为能源发愁了。
林慧看完使用说明,就用收割机把地里成熟的小麦收割下来,然后脱粒、磨粉,很快就得到了一袋袋雪白的面粉,还有不少麦麸可以喂鸡,简直完美!
忙完这些,才发现地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被清空了,麦茬连带连角落里的菜秧都不见了,恢复成了原本的样子。
林慧又用播种机种上一茬水稻。虽然不知道没有往田里灌水,水稻能不能正常抽穗灌浆,但是,出于对空间的信任,林慧坚信,一定可以的!
虽然对于林慧这个吃惯面食的现代北方人来说,还是觉得小麦最好,但是,吃多了面食,偶尔也需要吃些大米换换口味,况且,现在这个时代,大米是所有粮食中售价最高的,更具经济价值。`比~奇_中*蚊.旺^ ?庚/辛_罪·哙?
林慧用面粉蒸了两锅馒头,又做了凉拌黄瓜和番茄炒鸡蛋,就这俩菜,林慧吃了俩馒头。尽管有点撑,但还是有说不出的满足感,吃饱的感觉太好了!
林慧想到自己小时候在儿童福利院的日子,由于福利院所在的地方是个小城市,福利院不是公办的,日常的开销全靠社会捐款,难免有资金接不上趟的时候。
食物饭菜有限,又抢不过大的孩子,林慧小时候就经常因为饿肚子哭,后来渐渐大了,有了争夺的能力,才能每天吃饱饭。
想到这里,林慧不由黯然,自己那个时代福利院的孩子都免不了挨饿,那这个时代孤儿的处境更加堪忧,看着货架上的一袋袋面粉,林慧不禁陷入了沉思!
第19章 七零女知青(19)
第二天,林慧来到了亳市儿童福利院。^x¢7.0!0+t¢x?t′.,c-o`m′
这个儿童福利院是由解放前一个资本家留下的房子改建的,房子倒是很好,但是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就不怎么乐观了。
据孤儿院的张院长介绍,目前院里算上她一共有4个工作人员,照看着院里将近30个孩子。
等林慧提着饼干和麻花,进了孩子们活动的房间,看着一屋子的小萝卜头,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场景。
由于营养不良,孩子们都显得脑袋大,四肢细,身上穿的衣服虽然补丁不少,不过都还算干净,看来被照料的不错。
而且孩子们被教导的很好,尽管看到林慧手里的饼干和麻花,都一个个直咽口水,有的孩子甚至都开始把手指放在嘴里吸吮,但是并没有人上来讨要食物,直到张院长把饼干交给一个十岁上下的女孩子,让她去分配。
这个女孩子算是这群孩子里面比较大的了,其他的多半都是些小萝卜头。
那个叫红云的女孩子看起来在这群孩子中间相当有威严,在她的安排下,孩子们都乖乖等着她来分发,没有人争抢。
拿到饼干的孩子都珍惜的小口吃了起来,饼干酥脆,容易掉渣,孩子们就把一只手放在下巴下面,接住饼干渣渣,然后再把饼干渣珍惜的倒进嘴里。
在分发饼干的过程中,林慧看出来有几个孩子明显与众不同,或是手脚不便利,或者智力有问题,这样的孩子加起来有七八个。
林慧问起张院长福利院的运营情况,张院长不由苦笑。
儿童福利院的前身是由亳市一个资本家开办的慈幼院,全靠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得以存在。
建国后改名叫儿童福利院,除了社会捐助以外,国家每月也会有些补贴下发。
但是随着前些年几场运动的开展,一些资本家和商人受到打击破产,许多社会爱心人士也由于各种原因被劳改或者下放,福利院的收入大为减少,等于全靠国家那点补贴维持,加上这些年粮食紧张,其实早就难以为继了。
为了这些孩子能多一口吃的,他们四个工作人员很久都没有领工资了,都折算成了粮食进了孩子们的肚子,就这还只是维持孩子们不被饿死罢了。
“由于食物不足,孩子们普遍营养不良,体质差,容易生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