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起看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一起看文学 > 快穿之拯救悲惨人生 > 第12小章

第12小章

为了让自己“探亲”更顺利,林慧又故技重施的把石磨弄到空间里,忙活了大半夜,收获了四袋玉米面。¢小^税!C`M`S_ .蕪′错¨内~容-

第二天林慧起的比往常上工还要早,先去把石磨放回原位,然后就踏上了去亳市的路途。

亳市是隶属隔壁徽省的一座小城市,和苦县紧邻,两地的人不管是语言还是饮食都基本无区别。

之所以林慧之所以选择去亳市而不是去苦县县城,一是因为距离近,从韩洼村去亳市和去苦县县城的距离基本一样,还有就是亳市毕竟是个市,比苦县市场更大,自己手里的玉米面更容易脱手。

到了亳市,林慧多方打听,得知亳市主要的厂子有酒厂、化肥厂和棉纺厂以及中药厂。

也是巧了,这几个厂子都在城北,相距不远。

林慧先去的是亳市酒厂。

亳市酒厂是亳市最大的企业,生产的“古井酒”是国家八大名酒之一,和五粮液、西凤、泸州老窖齐名,有着“酒中牡丹”之称。

酒厂成立几十年来,一直很受国家重视,拨款拨物,即使是在自然灾害最严重的那三年,许多人因缺粮而饿死,酒厂也没有停产,灾害过了之后更是稳步发展。\优-品·小~税*网/ -耕^歆_嶵¨全^

前两年国家还拨款100多万元,对酒厂进行大规模扩建,扩建后厂子产能大大提升,但即便工人再如何加班加点,生产的“古井酒”仍然供不应求。

第11章 七零女知青(11)

林慧背着大半袋子玉米面到了酒厂家属院,经过观察之后,敲开了三楼一户人家的门。

开门的是个五、六十岁的老年妇女,见林慧是个生面孔,警惕的问她找谁。

林慧面上带了为难之色:“大娘,我是来找人的,请问李国华家是住在这里吗?”

“不在,这幢楼住的都是厂里的领导干部,没有叫李国华的。”

“可是我其他楼都问过了,他们都说没有这个人,找不到人,别人托我给他带的东西怎么办啊,人家可是说好的把玉米面带给李国华,然后把票带回去,我总不能再大老远的把玉米面再带回去吧!”

林慧故意表现得很焦急,边说还边把手里的袋子敞开了点口,露出里面的玉米面给大娘看。/r+u\w!e+n¢.·n+e,t′

大娘见林慧如此,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玉米面,又仔细打量了一下林慧,才开口道:“既然找不到人,可能是记差了,东西既然都带来了,那也不能再大老远的带回去,闺女,你看这样行不行,把你带的东西换给我,我用钱和票跟你换,这样你也好回去交差!”

林慧假装考虑了一番,只能“无奈”的同意了。

用大娘家里的秤称了下玉米面的重量,五十二斤,然后问想怎么换。

林慧不好意思的说:“人家说要布票和工业券。”

“我有四尺布票,三张工业券,再给你两张我们厂里的酒票外加3块钱,你看行不行?”林慧想了一下点点头。

把钱和票都交给林慧点验清楚,大娘把玉米面倒进自家袋子里,把袋子还给林慧,笑着说:“闺女,我儿子是酒厂宣传科的副科长,姓梁,家里孩子多,粮食不够吃,你下回要是再帮人捎带粮食或者别的吃的,可以到大娘这来,大娘保证不让你吃亏。”

林慧了然,大娘估计早看清楚了自己搞的小把戏,不过她刚好需要粮食,就顺势配合,还期望着下次合作。

既然能够各取所需,林慧就欣然应允。

随后,林慧又用同样的办法跑遍了几个厂的家属院,把剩下几袋子玉米面给换了出去。

到亳市招待所的时候,天都快黑了,拿出介绍信,找服务员开了个最好的房间住了进去。

所谓最好的房间其实也不过是个简易的标准间,里面有一张床,一张桌和两把椅子,房间里带的卫生间里和热水淋浴,这才是林慧看重的。

为了这个,林慧情愿出这一晚上八毛钱的房费,而最便宜的通铺,一晚上才一毛钱。

尽管卫生间是蹲便,林慧还是感激涕零。

在习惯了知青点的厕所之后,感觉也没什么好挑剔的了,而在忙碌了一天之后,能痛痛快快的能洗上一个热水澡,则成了莫大的享受。

从卫生间出来,林慧舒服的躺在床上发出幸福的喟叹:“要是能天天这样洗澡该多好!”

天知道,每天在房间里用小盆子洗澡,说是洗澡,其实就是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