凛冬消散了。
持续了四个月的黑夜凛冬,就此消失在埃及上空。
开罗城内,百姓们欢腾庆祝。
纳赛尔在全国广播电台上,向全体人民发出新生的一句话问候。
“同志们,风雪已经停息了,我要感谢同志们的信任。”
“我不会抛弃同志们,也不会让同志们孤军奋战。”
“我们在暴雪的压迫下生存。”
“我们在英国殖民者的强迫下,抱团取暖。”
“矿坑坍塌时,我们能挺身而出。”
“最危急的时刻,我们冒着极寒风雪,为每家每户送去炭火食物。”
“我们没有丢弃希望,也没有失去信仰。”
“新的开罗,给了我们力量。”
“我们熬过来了,新埃及熬过来了。”
“在此,请允许我再说一句,新的开始,到来了。”
这确实是新的开始。
纳赛尔政权是建立在暴风雪到来的那一天。
那是最艰难的时候,是全开罗人民最困苦的时候。
他们坚信,如果没有纳赛尔挺身而出,带领着全埃及人民渡过难关,开罗城内的百万人口恐怕得死去三分之二,甚至更多。
毕竟,那是零下四十度。
如此恶劣的环境下,国王跑了,而纳赛尔陪着他们坚持到最后一刻。
纳赛尔也人民并肩作战到最后一刻,他们坚信如此,他们信任着这位政府首领。
短暂地为劫后余生进行庆祝,随后,便是对家园的重建。
尽管暴风雪已经消散,但残留下来的寒冷依旧徘徊在开罗城内。
大量的冻伤百姓,无一例外都会得到救治。
埃及是一个贫瘠的国家,无论是国家财力还是人才储备。
他们的医生不多,护士也同样稀缺。
但对于这一点,玛利亚早有预料,在开罗经历着最后的极寒时,玛利亚就已经着手安排新的国际纵队。
这支国际纵队不是战斗,而是医护。
他们来自世界各地,五湖四海。
包括了本国苏联、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震旦、匈牙利、捷克斯洛伐克、波兰、芬兰、印度、加拿大、新西兰、西班牙等各个国家。
囊括了五大洲,三十多个国家的医护人员加入其中。
在这支国际纵队里面,没有所谓的意识形态之争,有的,仅仅是救人的最原始初心。只不过,国际纵队终归只是少数,其人数加起来不过两千名医护人员。
有些是职业医生,有些是当地赤脚大夫,有些则是护士或者还未成为正式护士的工作人员。
其能力和素养参差不齐,但至少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。
而更多的医护人员,则是来自苏联,来自捷克斯洛伐克、匈牙利、德国、意大利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。
苏联的医护人员占据多数,而且有很多都是军医,直接从第八集团军走出,提供专业的冻伤知识。
在冻伤处理方面,苏联医生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。
在这里,是他们的战场。
经过初步统计,开罗有七八百万人口里面,几乎全都是冻伤者。
严重冻伤者高达三十多万,需要截肢的不计其数。
而且,除了开罗之外,城外还有更多的埃及人民受到灾害。
如此一来,又有需要更多的医护人员去提供帮助。
除了人力之外,物资也同样要跟上。
这注定是一场见不到底的医用物资投入,而苏联提供了百分之八十。
四处可见,都是有着苏联的镰刀锤子标记的储物袋或者车辆,这些都是拯救人民的重要物资,同时也是玛利亚所要进行的意识形态输出。
身为开罗人民心目中的英雄,纳赛尔亲自走上街头,加入到营救受灾群众的工作里面去。
这种亲力亲为可以被看作为作秀,但他确实付出了努力。
他除了亲自下场之外,还会在后方组织协调工作,一旦出现什么阻塞或者矛盾,都会立即安排人员去进行工作。
萨达特等人,成为了纳赛尔的左右手,以纳赛尔的指令,不断地协调着开罗城内的大小事宜。
只不过,纳赛尔需要考虑的可不只有开罗城内的事。
最重要苏伊士运河,依旧在英军手中,在那边已经集结了比原来多出更多的英军,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