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起看文学

繁体版 简体版
一起看文学 > 红色玛利亚 > 873.解放埃及,打穿中东

873.解放埃及,打穿中东

第一,团结农民阶级。

农民阶级是有局限性的,但农民又是埃及工人的前身,是工业市场的主体,所以即使农民是有产者,也不可以放弃。

应当团结他们,拉拢他们,而且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他们。

对于第一条建议,纳赛尔没有完全采纳,毕竟他也不算是百分百的gc主义者,他算是一位民主社会主义者。

但在团结农民这件事情上,纳赛尔还是做到了,也认可玛利亚对农民和工业之间的关系看法。

第二条,稳定秩序,军民互不干扰,不得出现军扰民,也不得出现民乱军的情况出现。

纳赛尔是军人,对于这一条,他表达了百分之两百的认可。

第三条,不得无条件开放粮仓,应该使用粮票制,合理分配着有限的粮食。

第三条,他遵从了。

第四条,稳定自己的合法政权,对不稳定因素者进行控制。

这个‘不稳定因素者’说得很广,但纳赛尔很清楚,他们这支革命力量确实存在着这样的不稳定因素。

例如穆斯林兄弟会。

在炮轰阿里宫时,他们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对,而且在对阿里宫发起冲锋时,穆斯林兄弟会也没投入战斗。

成功控制开罗后,穆斯林兄弟会还以‘代表穆斯林’的名号,向他提出分权,这让纳赛尔很不满意。

虽然他也是穆斯林,但凭什么我不能代表穆斯林,而只有你们能代表穆斯林?就因为你们的名字吗?

越想越气,越气越不爽。

然后,拉着萨达特和纳吉布,商量着把穆斯林兄弟会给打掉。

至于第四条,则是做好作战准备,不要因为占领了开罗后就放松戒备,放松警惕。

纳赛尔当然不会是这样的人,他对苏伊士运河可是有着很多想法。

他跟隆美尔曾如此埋怨道。

“一直以来,国际上都认定苏伊士运河是法国和英国的财产,可事实上,这是由千万名埃及人民的血汗建造而成的奇迹。”

“那是我们的运河,也应当属于我们埃及人民的运河。”

这番话,道尽了纳赛尔的野心,他要在英法都还十分强盛的时候,将苏伊士运河给夺回来。

要知道,这个时代的英法可没有经历nazi德国的摧残,其整体实力依旧有着保障。

苏联可是要以一己之力对付现在的英法,其本身就是一件大难题,更不用说埃及了。

当然,纳赛尔目前要做的,还是先稳固开罗政权,

眼见局势已经朝着稳重向乱的方向发展,而苏联又很难给埃及这边提供增援。

没办法之下,玛利亚只能另寻其他方式。

然后,在与墨索里尼的商量下,玛利亚看到了地图的另外一侧。

而这一侧,是中东。

现在的中东地区,还是处于英法的殖民统治当中。

例如叙利亚、又例如约旦,这都是在英国的殖民之下。

即使伊拉克在1921的时候,得到了英国的独立允许,但科威特依旧在英国的势力范围之中。

凭借着科威特,伊拉克即使有了独立,也不完整。

看中了中东的这三个地区,再联想起红四方面军对伊朗的军事支持,玛利亚对中东立马有了想法。

如果可以解放掉这三个地区,那就能打通前往埃及的陆路通道。

到那时候,哪需要海军,直接架设铁路,朝着苏伊士运河就冲过去了。

想到这一点后,玛利亚便有了一个大概的战略想法。

按照原本的大方向战略部署,自然是解放苏伊士运河,并且打通直布罗陀海峡。

但这是需要一起进行,苏伊士运河如果无法解决,按照玛利亚对自己姐姐的理解,西班牙不可能直接与英国唱反调。

所以,应当先解决埃及的苏伊士运河。

要解决埃及苏伊士运河,就要从中东入手。

从中东入手,那就要从伊朗和土耳其入手。

想明白这一切后,玛利亚立即将自己的想法,以电报的方式发送回去彼得格勒。

关于意大利这边,红八方面军将会全力支持他的作战安排。

对于此事,玛利亚还提出了一个要求。

“不可直接发起强攻,海上力量我们是绝对劣势,即使我们可以拦截英法海军进入地中海,也无法阻止他们绕远路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